公司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联航路1505弄复地浦江中心3号楼202-203室
心璞心理-督导纪要
《支离破碎的内核》
01 · 虚拟案例
小J对父母充满了怨恨,主动断亲三年。自述母亲经常PUA她,父亲会打她,她说自己的父母并没有教她如何做人。母亲是老师,父亲情况不详。
小J长期独来独往,人际交往存在很大问题,无法建立亲密关系,自我价值感低、将愤怒转向自身,还可能存在夸大妄想。
关键词:断亲三年,人际交往困难,自我价值感低。
(注:案例真实信息已隐去,此为虚拟来访形象)
02 · 督导目标
受督咨询师:
我能在小J身上感受到较强的自我意志,她有明确的求助目标和咨询动力,她想要获得“爱”。在父母面前的她是无助的,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不爱她;在朋友面前的她是卑微痛苦的,出于对陪伴和关心的过度渴望,她常常会过于敏感;在恋人面前的她是偏激执拗的,情绪不稳定的她往往会和恋人产生争执,在纠结他爱不爱我这件事的时候就把关系草草结束了。
督导目标:
混乱和敏感是小J的核心内核,而我感受到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生活停滞的主体。
对于这样的来访,咨询师应该如何工作,从何处下手?对于人际关系以及面对现实她都有明显的认知问题,该不该去纠偏?该如何帮助她梳理自己?
03· 案例分析
我们首先评估小J具不具有精神病性的症状,她有没有睡眠、进食、躯体等健康问题,过往的医院诊断是轻度抑郁。
小J目前的状态是非常混乱的,工作、生活、家庭、亲密关系都发展停滞,处在一片混乱状态的现实生活也说明了她的内心世界是非常混乱的。
咨询中小J和咨询师的互动关系,也会呈现出小J自我内心状态的一部分。
在这个咨询过程中,咨询设置屡屡被打破。小J在主导咨询的节奏,她不停的倾诉,几乎不给咨询师发言的机会,她会在咨询之前或结束之后给咨询师发很多的消息,很显然咨询师对小J积极的共情,让小J打开内心,但同时也说明小J内心对于“爱”“陪伴”的迫切需求,她就像一个孩子,将咨询师视作母亲,依赖并且不断倾诉。
咨询师感受到压力的同时,我们也由此看到,小J过往的亲密关系中,对方也承受着这部分期待,而期待伴随着压力,这份压力很有可能是造成无法构建良好亲密关系的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我们要在咨询1-4次的时候完成对个案的评估,对个案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个案概念化),可以帮助我们设定咨询目标,咨询目标建立好了才能让咨询的方向更为明晰,让咨询能更好的聚焦。
而小J的个案评估似乎没有完成,咨询目标也没有建立,所以咨询师才会感到方向缺失,陷入了和来访一样的混乱状态。
04· 咨询思路
就某种层面来说,心理咨询是一个“供给交易”,不论是精神分析流派还是人本,又或者是认知治疗,强调“供给”才是心理咨询的主旋律,即来访需要什么咨询师提供什么,如果来访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咨询师就帮助他去弄清楚他需要什么。
而在这个案例的咨询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J混乱表述背后的诉求------她想获得“爱”和“陪伴”,想要得到认同和确认,这是她目前阶段最需要也最想要的,那我们作为咨询师,要提供的也正是这个,我们要先提供“支持”和“陪伴”,让咨询发展下去,进而才能深入。
咨询师的稳定也是很重要的,稳定的情绪,稳定的陪伴,规范边界的同时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也是重中之重。
咨询师描述的来访,似乎具有阿茨伯格综合症的表现,此类群体,智商不受影响,但在人际关系发展上功能所阻,在早期可能未被诊断和治疗,随着进入社会/职场,问题和困难就凸显出来。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会发现与之建立咨访关系也相当困难,用之前学习的心理咨询技术会没有用武之地,有深深的无力感,受挫感。
咨询师不妨换个工作视角,把这样的来访看得再低龄一些,像母亲一样去养育、关爱、带教他们,陪伴着他们在咨询的空间里慢慢长大、开花、结果。
![]() | ![]() | ![]() | ![]() |
05 · [阿茨伯格综合症]
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一种。
是一种先天的神经发育障碍,患者感受世界、和他人交流互动的方式和常人有所不同。
例如我们常说的儿童自闭症也属于此种谱系障碍,但阿茨伯格综合症表现和自闭症有所不同,其患者常表现为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但语言和智力发展正常,会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且拥有对自己定下的难以打破的”规则“。
治疗方法:
1.行为疗法:
(1)应用行为分析(ABA):应用正强化和负强化,帮助ASD学习和发展适当的社交技能和行为。
(2)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关注个体的思维和情绪,以及它们对行为的影响。针对ASD,CBT通常包括社交技能训练、情绪管理和焦虑缓解。
(3)感知整合疗法:对于那些对感官刺激过敏或不足敏感的儿童,使用感官刺激工具和活动,促进他们的感官整合和自我调节,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感觉输入。
2.语言和职业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可以帮助提高ASD的语言和沟通技能,以及改善他们的日常生活技能。
3.社交教导/社交技能培训:通过个体或小组形式,模拟社交场景和角色扮演,帮助ASD学习和提高社交技能,如眼神接触、非言语沟通、友谊建立等。
4.药物治疗:对于一些ASD个体,特定的药物可能用于管理一些相关症状,如焦虑、过度活跃等。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必须遵循医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