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迫症你真的了解吗?

一个案例 

小Z,一位年轻的IT工程师,每天都被一种难以言喻的痛苦所困扰。他发现自己无法控制地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即使已经确认多次,心中仍会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迫使他再次起身查看。此外,他还有强迫性的洗手习惯,每次触摸任何物品后,都必须按照特定的步骤和时长洗手,否则就会感到极度焦虑。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效率和日常生活,甚至让他开始害怕与人交往,每天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担心自己的“怪癖”会被人嘲笑。 

图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强迫症特展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OCD),是一种焦虑障碍。其中的O表示强迫思维,C表示强迫行为,合起来叫强迫思维及行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强迫症。 

       正如这些符号形状所表现的那样:OCD 的O是一个封闭的循环,就跟强迫思维一样,思维停不下来;C则打开一半面向世界,就跟强迫行为一样,在现实世界里来回不停打转。

       这就是强迫症最核心的特征:停不下来的思维和行为。

       近年来,强迫症的患病率呈现增加趋势,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增加了几十倍。

强迫症的表现 

       强迫症的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大类。强迫思维可能涉及对污染、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恐惧,对称、完美主义的追求,或是无意义的重复想法。

       而强迫行为则是为了缓解这些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感,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计数、重复某种仪式性动作等。这些行为虽然暂时缓解了焦虑,但长期来看,会加剧患者的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强迫症的成因 

       那么强迫症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环境因素造成的呢?其实,强迫症的成因需要综合考虑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 


生理方面

遗传因素强迫症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性,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出数倍。这表明遗传因素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神经生化因素:强迫症患者的中枢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特别是各种神经递质的失衡状态,可能是强迫症的重要原因。

心理方面

性格特征:强迫症患者病前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如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等。这些性格特征可能增加了个体患强迫症的风险。


思维认知:强迫症患者的强迫性思维往往是持续的、侵入性的、引发焦虑的。这些思维可能与患者的认知模式有关。患者可能存在对威胁的过度评估、对控制感的过度追求等认知偏差,这些偏差可能加剧强迫症状的出现和维持。

早期创伤:个体在幼年时期可能遭受过某些精神方面的创伤,如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等。这些创伤可能通过心理防御机制转化为强迫症状。

强迫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强迫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这些药物可以帮助调节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从而减轻强迫症状。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患者需要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以观察病情变化。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强迫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可在合适时机进行心理咨询。 



认知行为疗法(CBT)

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思维和行为模式,并引导其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和行为调整。CBT可以帮助患者逐渐改变其认知和行为,从而减轻强迫症状。

暴露与反应预防疗法(ERP)

让患者面对引发强迫症状的情境或物体,并阻止其进行强迫行为。通过反复练习,患者可以逐渐适应恐惧情境,减少焦虑,并降低强迫行为的频率。

正念疗法

引导患者专注于当下的体验,不进行评判和反应。这种疗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觉察能力,减少对强迫观念的关注,并培养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心理动力疗法

探索患者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情感,帮助其理解强迫症状的心理根源。通过深入治疗,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找到应对强迫症状的方法。

家庭治疗

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支持对于强迫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家庭治疗可以帮助家庭成员理解患者的疾病,提供支持和帮助,并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沪ICP备20210247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