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联航路1505弄复地浦江中心3号楼202-203室
案例分享
32岁的小林,是一名程序员,从25岁开始,小林发现自己的睡眠模式悄然发生了变化。起初,他以为这只是加班熬夜后的暂时现象,但随着时间推移,情况愈发严重,陆续出现了难入睡、早醒、噩梦多、乏力并伴随躯体疼痛的情况,严重影响他的日常生活工作。每当夜幕降临,他的思绪便如脱缰野马,无法停歇。无论是工作中的项目细节,还是未来规划的种种不确定性,都在他的脑海中反复回放。
小林徘徊于各大医院,做遍了大大小小的检查,都排除了可能的器质性疾病,最终心理科的医生告诉他是因为焦虑引发的失眠。小林开始接受药物治疗与心理咨询,一段时间后症状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
小林的故事,是当下许多年轻职场人士的真实写照,失眠不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年轻人中蔓延。因此,了解焦虑性失眠,学会识别其症状,并勇于寻求专业帮助,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生活智慧。
01
什么是焦虑性失眠
焦虑性失眠指入睡困难和频繁觉醒、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入睡,以及梦中惊醒后出现恐惧感等临床表现,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失眠症类型。
大多数是由于精神紧张、工作或者思想压力大、生气、环境变化等因素,有的焦虑症患者常常伴有心烦意乱、坐立不安、心理紧张、睡眠不安、胡思乱想,并会引起头疼、失眠、困倦、没力、多汗、心悸等躯体症状。
02
焦虑性失眠的表现
入睡困难: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脑子在胡思乱想如同一团浆糊,越想越兴奋,越兴奋越睡不着,甚至要2-3个小时,形成恶性循环。
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虽然能够入睡,但睡眠不深,容易做梦,且多为噩梦。稍有异动便会从睡眠中惊醒过来,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有时候还会惊醒。
晨昏颠倒:部分存在焦虑性失眠的人会出现白天发困、昏昏欲睡、无精打采的症状,而到了夜间却兴奋不眠。
睡眠感觉障碍:虽然能够入睡,但醒后坚信自己没睡着,缺乏睡眠的真实感。而同房间的人或配偶却可能观察到他一直在打呼噜。
03
焦虑性失眠的影响因素
焦虑性失眠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例如,一位28岁的男性患者,因长期感冒、身体不适导致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分关注,进而形成了对睡眠的过分焦虑和恐惧,最终陷入了失眠的深渊。
另外,许多人会在上床之后玩手机,心想“白天这么累,只有晚上这点时间属于我”,其实这更不利于睡眠,大脑会受到刺激,越来越亢奋,难以进入深睡眠。
04
怎么才能睡得好?
为了帮助大家睡个好觉,小编分别从睡前准备、睡觉时和起床后给大家一些建议~
睡前准备
1. 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暖的睡眠环境。调暗灯光,使用柔软的被褥和枕头,保持卧室的安静和整洁。
2. 避免在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以减少蓝光对睡眠的干扰。
3. 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和碳酸饮料,以及避免吸烟和饮酒,这些都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加重失眠症状。
4. 尝试正念冥想,专注于当下的感受,减少思维漫游。通过冥想尝试渐进式肌肉放松,减少紧张感,缓解对睡眠的焦虑
睡觉时
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例如11点入睡,早上7点钟起,设置好闹钟,而不是想睡多久睡多久,养成规律健康的生物钟。
起床后
1. 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促进身体新陈代谢,调节不良情绪。
2. 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关注失眠问题。可以通过与朋友交流、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减轻焦虑感。
3. 如果焦虑性失眠问题持续存在,建议寻求医生和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能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并帮助建立更健康的心态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