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联航路1505弄复地浦江中心3号楼202-203室
恐怖症
恐怖症是一种以对外界事物或情境过度、不合理的恐慌为主的神经症;患者充分意识到(它是)不必要的但无法预防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通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患者试图避免恐惧的物体或情况,或忍受恐惧。
广场恐怖症
1.广场恐怖症是什么?
广场恐怖症,为焦虑症的一种。特指在公共场合或者开阔的地方停留的极端恐惧,因为要逃离这种地方是不可能的或者是会令人感到尴尬的。常以自发性惊恐发作开始,然后产生焦虑和回避行为。
广场恐怖症状的扩展和持续都可以用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而回避行为则阻碍了条件化的消退;加上害怕昏倒或当众出丑可加重焦虑而形成恶性循环。
2.广场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1)患者情况符合恐怖症诊断标准;
(2)主要恐惧对象是一些特殊的环境,如高处、广场、密室、黑暗的地方、人群密集的地方、旅行;关键特征之一是过度担心在上述状态下没有立即可用的出口。
特定恐怖症
1.特定恐怖症是什么?
恐惧局限于特定场合,如怕接近某种特殊动物、怕高(恐高症)、怕雷电、怕黑暗、怕飞行、怕封闭的空间(幽闭恐惧)、怕在公共厕所排尿或排便、怕吃某种食物、怕牙医、怕见血或见到伤害。虽然诱发因素各不相同,与之接触就能引发和场所或社交恐惧一样的惊恐发作。
2.特定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1)患者情况符合恐怖症诊断标准;
(2)恐惧症仅限于不属于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的特定对象和情境,例如动物(昆虫、老鼠、蛇、高处、黑暗、雷声、血液、受伤、注射、手术或利器);
(3)排除其他恐惧症。
社交恐怖症
1.社交恐怖症是什么?
社交恐怖症是个人对可被他人观察到的公众场合,预先感到的一种持久的、非理性的恐惧。一个有社交恐怖症的人害怕自己会做出令人难堪的举止。
2.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1)患者情况符合恐惧症诊断标准;
(2)主要的恐惧对象是社交场合(例如,在公共场合吃饭或讲话、聚会、见面或害怕做出尴尬的行为)和人际交往(例如,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害怕直接对视,或害怕与人群相遇时被注视);
(3)社交恐惧症通常伴有自卑和害怕批评,可出现自主神经症状;
(4)排除其他恐惧症。
恐怖症的精神动力学解释
最初(基于本能理论),恐惧症被认为与俄狄浦斯情结中的性器冲突紧密相关。参考弗洛伊德关于“小汉斯”的案例故事,其中对父亲的复杂情感(爱与恨交织)被不自觉地转移到了一匹马身上,导致孩子担心这匹马会摔倒或咬他。如今(在客体关系理论的框架下),对恐惧症状的关注更多地转向了对失去一个重要关系客体的恐惧,这种恐惧根植于母子关系冲突所引发的焦虑之中。正如弗洛伊德所推测,人类发展中母子二元关系的冲突是后来俄狄浦斯三元冲突的前身,两者都是导致焦虑和恐惧症的重要因素。
恐惧症患者往往深陷于对伴侣的强烈依赖之中,因此,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与伴侣的分离都会引发他们的焦虑。相反,伴侣的陪伴则能有效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将这种关系转化到俄狄浦斯冲突的层面,我们可以发现其间的相似性:距离会激发焦虑,而亲密关系的存在则能带来安全感,减少焦虑感。
此外,恐惧症患者常常在无意识中表现出被照顾和依赖他人的强烈愿望,以及对这些人和伴侣的控制需求。这些复杂的情感需求被置换或投射,最终形成了他们恐惧的具体对象或情境。
关于恐惧的选择,象征性因素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对在街上行走的恐惧可能源于深层的暴露恐惧(担心在公共场合赤身裸体,或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如妓女)。同样,具有或攻击性的刀具等物品也可能成为令人恐惧并极力避免的物件。
从儿童早期发展的视角来看,利希滕贝格提出了许多关键问题并揭示了重要联系:恐惧在儿童的早期发展中是动机系统中厌恶反应的一部分,它包括对危险的恐惧和预期,以及陌生人焦虑(通常在8个月大时出现)。此外,沃尔坎(Volkan)的研究也强调了儿童发展早期阶段中,在与其他重要人物(如父母)的关系中建立敌人和盟友概念的重要性。
正常婴儿(及成人)带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去接触环境,通过这一过程发展出效率、能力和安全感(特别是通过掌握控制感)。然而,受困扰的婴儿(及成年人)在面对新事物时可能会体验到挫败感、羞辱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以激活攻击性的方式表现出来,作为求助的一种手段。
综上所述,恐惧症及其症状表现为个体在回避、兴趣和依恋(包括兴奋、焦虑、愉悦/欲望)等不同倾向之间的复杂妥协。利希滕贝格指出,恐惧症实际上是一种创造安全感的伪解决方案,通过编造包含恐惧“原因”(如马、老虎等)的故事,来掩盖更深层、更痛苦或冲突的情感体验,如羞耻、内疚、贪婪和性竞争等。